益通网 广州海珠:担当护文脉,创新“活”老城
海珠区是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地、岭南传统文化承载地、红色基因重要传承地、近现代工业发展前沿地益通网,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海珠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名城保护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机融合,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名城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营造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共生的魅力海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勇于担当:创新完善制度保障
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拥有中国传统村落2处、历史文化街区3片、历史风貌区2片、历史建筑97处、传统风貌建筑143处,还有为数众多的文物、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及水务遗产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要规范保护、助力发展,就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坚实有力的管理制度。
中国传统村落小洲村
近年来,海珠区先后印发《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工作方案》《海珠区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标本兼治长效机制的责任分工》《广州市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等制度文件,持续规范历史文化遗产从认定到保护、从利用到传承的管理制度,逐步搭建全周期保护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性保护网络,为促进全区的“传家宝”焕发新活力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2023年5月益通网,在海珠区政府网站公布的海珠区81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是广州市首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图则。该保护图则通过划定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建筑价值要素,明确保护要求、合理利用建议、禁止使用功能等,以“文字+图集”方式,直观明确地为相关职能部门和群众解答了“怎么保”的问题。截至目前,海珠区已编制并公布2处中国传统村落、3片历史文化街区、97处历史建筑、101处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规划,有效衔接上位规划。
传统风貌建筑广州海军学校旧址
勇于作为:创新营城场景范式
“活化”是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高频词语。如何把“活”字落到每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在落实保护要求的同时破解历史文化遗产老旧与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名城保护工作关注的重要课题。
历史建筑广州市纺织机械厂旧址内的保护建筑,包括厂区内最早的厂房等核心工艺车间,高天窗、坡屋顶、大开间、清水红砖外墙,连续成片,其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展示纺织机械工业特点和广州纺织机械厂的发展历程。该园区按照《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等规定和要求,在最大限度保留工业生产特征的前提下,充分改造利用老厂房的内部空间,为园区吸引企业进驻、孵化提供了文化底蕴深厚、空间复合多样的创意空间。目前,该历史建筑活化为T.I.T创意园区,引入了微信总部、服装设计工作室等知名企业,入驻企业近100家,创造年产值约300亿元、税收贡献超30亿元,为海珠经济发展释放新动能。
益通网
历史建筑广州市纺织机械厂旧址
历史建筑诚志堂货仓旧址是广州白鹅潭地区近现代工业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也是广州仅存不多的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建筑代表之一。该历史建筑处于历史城区内,又位于白鹅潭商务区核心范围。如今,历史建筑诚志堂货仓旧址根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规定,保护活化成为太古新蕾幼儿园,实现了从百年仓库到特色幼儿园的亮丽变身,极大改善了建筑的生存状态和城市风貌,补全了周边小区幼儿教育服务短板,成为区域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2020年,该项目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历史建筑类”二等奖。
历史建筑蟠龙西1-2号民居通过“绣花功夫”精细修复价值要素、重新规划室内功能,有效提升传统老民居建筑居住品质,破解了历史建筑老旧硬件与现代居住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用”与“保”的双赢局面。该项目入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城市更新大会参展案例》。
历史建筑蟠龙西1-2号民居修缮前后对比图
勇于创新:优化政策宣传手段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好地知悉名城保护基本情况和主要政策,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名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海珠区近年来在宣传手段上想办法、谋举措、促成效。
为广泛宣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海珠区面向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分别编制派发了《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手册》和《知识手册》,手册内容图文并茂,全面实用,兼具知识性和技术性,生动形象“科普”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同时,海珠区突破传统宣传模式,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在“政务服务政策宣讲直播活动”平台,主动向广大群众介绍名城保护情况、解读名城保护政策,直播过程最高在线人数即达15万人次,有效扩大传播半径,让名城保护政策宣传出圈出彩。
《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手册》和《知识手册》
海珠区每年精选主题开展名城保护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发力,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2022年、2023、2024年,分别在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街坊会所、海尚明珠智慧园(历史建筑城安围船厂旧址)、海珠湿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组织开展“保护历史文化,守护乡愁印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讲好海珠工业故事”“凝聚海珠合力,保护历史文化”等年度主题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活动。通过搭建分享经验、共享成果的交流平台,实现政府部门、街道与市民、与企业“面对面”“心贴心”沟通,营造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久久为功,继续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守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底线,谋划传承和发展“两篇文章”,努力推动名城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海珠区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灿烂光彩。
南方+记者 李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益通网
国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信钰证券 香港决心破局:填补网约车立法空缺!寻求多方共赢的平衡之道
- 下一篇:没有了